2017年12月7日進入「大雪 」節氣囉!
歷書記載:「斗指甲,斯時積陰為雪,至此栗烈而大,過於小雪,故名大雪也。」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說:「十一月節,大者盛也,至此而雪盛也。」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,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,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。相反,大雪後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。
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:「一候鶡旦不鳴;二候虎始交;三候荔挺出。」這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,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;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,正所謂盛極而衰,陽氣已有所萌動,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;「荔挺」為蘭草的一種,也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。
這時天氣雖冷,但貯藏的蔬菜和薯類要勤於檢查,適時通風,不可將窖封閉太死,以免昇溫過高,濕度過大導致爛窖。在不受凍害的前提下,應盡可能地保持較低的溫度。
人們常說:「瑞雪兆豐年。」嚴冬積雪覆蓋大地,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侵襲而降得很低,為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。積雪融化時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,可供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。另外,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很高,還有一定的肥田作用。所以有「今年麥蓋三層被,來年枕著饅頭睡」的農諺。
雪後的大風使氣溫驟降,咳嗽、感冒的人比平時多。天氣日漸寒冷的季節里,首先要根據氣候的變化適當增減衣服。有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系,中醫認為,人體的頭、胸、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。中醫理論中,「頭」被稱為「諸陽之會」,頭部受涼,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癥狀。俗話說「寒從腳下起」,腳離心臟最遠,血液供應慢而少,皮下脂肪較薄,保暖性較差,一旦受寒,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,使抗病能力下降,導致上呼吸道感染,因此,數九嚴寒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。
老年人因為天冷怕寒,冬天睡覺時愛多穿些衣服,其實這樣做很不利於健康。因為人在睡眠時中樞神經系統活動減慢,大腦、肌肉進入休息狀態,心臟跳動次數減少,肌肉的發射運動和緊張度減弱,此時脫衣而眠,可以很快消除疲勞,使身體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。另外,穿厚衣服睡覺,會妨礙皮膚的正常「呼吸」和汗液的蒸發,衣服對肌肉的壓迫和摩擦還會影響血液的循環,造成體表熱量減少,即使蓋上較厚的被子,也會感到寒冷。這個季節,老年人摔傷以手腕、股骨等處骨折的居多,從預防的角度看,老年人在雪天應減少戶外活動。
古曰:「秋冬養陰。」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,大雪已到了「 #進補 」的大好時節。此時宜溫補助陽、補腎壯骨、養陰益精。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,促進新陳代謝,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。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,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,有助於體內陽氣的生發,俗話說「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」。
冬季食補應供給身體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。大雪節氣前後,柑桔類水果大量上市,像南豐蜜桔、官西釉子、臍橙、雪橙都是現在的當家水果。適當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,消痰止咳。可常喝姜棗湯抗寒;吃桔子,用薄荷油防治鼻炎,消痰止咳。大雪的時候吃 #火鍋 也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說到進補,很多人只是狹義地去理解,認為所謂的「補」就是吃點營養價值高的食品,用點壯陽的補藥。其實,這只是進補的一個方面,而進補則是養生學的一個分支內容。所謂的養,即保養、調養、培養、補養、護養;所謂的生,就是生命、生存、生長之意。具體地說就是要通過養精神、調飲食、練形體、慎房事、適溫寒等綜合調養,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。陽虛病人秋冬溫補陽氣的同時,也應注重養陰,補充人體的陰精。陰精的充沛,也有利於陽氣的生長。
在運用過程中,我們應當注意兩點:
1.養宜適度:所謂適度,就是要恰到好處。不可太過,不可不及。若過分謹慎,則會導致調養失度,不知所措。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,稍有寒熱之感便閉門不出,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,如此狀態,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,不但有損健康,更無法「盡終天年」。
2.養勿過偏:綜合調養要適中。有人把「補」當作養,於是飲食強調營養,食必進補;起居強調安逸,靜養惟一;此外,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。雖說食補、藥補、靜養都在養生范疇之中,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。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,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,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,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事與愿違。
所以,在進行調養時應采取動靜結合、勞逸結合、補瀉結合、形神共養的方法。
瑞雪漫天飛舞,給人們帶來心情愉悅的同時,也會對健康帶來潛在的傷害。所以,提醒雪天要注意「十防」:
一防跌倒:下雪天,防滑、防跌、防撞對老人來說最重要。建議骨質疏松的老人下雪天最好不要出門。
二防中風:對於血管彈性差的人,氣溫急劇變化會帶來血壓波動,引發中風。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經興奮、血液中的兒茶酚胺增多,導致全身血管收縮。同時,氣溫較低時,人體排汗減少,血容量相對增多,這些原因都可使血壓昇高,促發腦溢血。因此,首先要重視高血壓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動脈硬化等原發疾病的治療,其次注意發現中風先兆,如突然眩暈、劇烈頭痛、視物不清、肢體麻木等。
三防心臟病:包括心絞痛、心肌梗塞等。隆冬季節與冬末初春為急性心肌梗塞的兩個發病高峰期,其原因除了氣溫偏低刺激人體交感神經,引起血管收縮外,寒冷還能增加血中纖維蛋白原含量,血液粘稠度增高,易導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狀血管。此外,病變的冠狀動脈對冷刺激特別敏感,遇冷收縮,甚至使血管閉塞,導致心肌缺血缺氧,誘發心絞痛,重者發生心肌梗塞。因此,老年人應重視防寒保暖,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添衣服、被褥,以防寒冷侵襲;還要定期進行心血管系統體檢,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溶栓、降脂、擴血管和防心肌缺血、缺氧藥物。
四防消化道潰瘍:這時由於寒冷刺激人的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,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處於緊張狀態,在副交感神經的反射作用下,致使胃腸調節功能發生紊亂,胃酸分泌增多,進而刺激胃粘膜或潰瘍面,使胃產生痙攣性收縮,造成胃自身缺血、缺氧,從而引起胃病復發。因此,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飲食調養,日常膳食應以溫軟淡素、易消化為宜,做到少食多餐、定時定量,忌食生冷,戒煙戒酒,還可選服一些溫胃暖脾的中成藥。
五防呼吸道疾病:包括感冒、咳嗽、肺炎等。
六防煤氣中毒:利用煤氣洗澡或用煤爐取暖,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。
七防虛脫:長時間用熱水洗澡,很容易發生虛脫而暈倒。此時應讓虛脫者平臥,并口服溫鹽水。
八防晨練病:天氣寒冷時一些人堅持早鍛煉,因身體未適應露天環境,很容易發生心慌、胸悶或低血糖反應。故各人可根據自己體質來調整鍛煉時段和地點。
九防燙傷:用熱水袋給老人或嬰兒取暖,因他們對溫度不敏感,很容易發生燙傷。
十防不當御寒方式:包括門窗緊閉不通風,鉆進被窩蒙頭睡等。
在養生方面,有「七宜」僅供大家參考:
一宜保暖:冬屬陰,以固護陰精為本,宜少泄津液。故冬「去寒就溫」,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。但不可暴暖,尤忌厚衣重裘,向火醉酒,烘烤腹背,暴暖大汗。
二宜健腳: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,襪子勤洗勤換,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,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。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,活動雙腳。此外,選一雙舒適、暖和輕便、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。
三宜多飲: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,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,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。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~3000毫升。
四宜調神: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。改變情緒低落的上佳方法有慢跑、跳舞、滑冰、打球、聽清雅音樂、練書法、畫畫、打太極等。
五宜通風: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很多,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,以清潔空氣,健腦提神。
六宜粥養: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。營養專家提倡,晨起服熱粥,晚餐宜節食,以養胃氣。特別是糯米紅棗百合粥、八寶粥、小米粥等最適宜。
七宜早睡:冬日陽氣肅殺,夜間尤甚,要「早臥遲起」。早睡以養陽氣,遲起以固陰精。
「忽如一夜春風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。」大雪飛揚,潔白晶瑩,玉樹瓊枝,帶人進入夢幻般的美妙世界。現在全球變暖,北方的冬天也難得一見大雪的蹤影。請讓我們珍愛地球母親,保護環境,使四時循環得以正常運轉,大雪之時,能置身茫茫雪海,重拾遙遠的童年歡樂!
文章來源:大方廣文化